【伐檀原文及翻译】《伐檀》是《诗经·魏风》中的一篇,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,反映了劳动者在劳作中的艰辛与对不公社会的不满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。
一、
《伐檀》共三章,每章四句,内容围绕“砍伐檀树”这一劳动场景展开,通过描写劳动者辛勤劳作的情景,表达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剥削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。诗中运用了重复的结构和自然意象,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。
全诗通过对劳动场景的描绘,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韧,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。其语言简洁明了,情感真挚,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伐檀兮,伐檀兮, | 砍伐檀木啊,砍伐檀木啊, |
置之河之干兮, | 把它放在河岸上, |
贡父之宫兮, | 供奉给父王的宫殿, |
有酒湑我, | 有酒让我喝得畅快, |
君子之樽, | 是君子的酒杯。 |
伐檀兮,伐檀兮, | 砍伐檀木啊,砍伐檀木啊, |
置之河之侧兮, | 把它放在河的旁边, |
贡父之宫兮, | 供奉给父王的宫殿, |
有酒湑我, | 有酒让我喝得畅快, |
君子之樽, | 是君子的酒杯。 |
伐檀兮,伐檀兮, | 砍伐檀木啊,砍伐檀木啊, |
置之河之漘兮, | 把它放在河的岸边, |
贡父之宫兮, | 供奉给父王的宫殿, |
有酒湑我, | 有酒让我喝得畅快, |
君子之樽。 | 是君子的酒杯。 |
三、简要分析
《伐檀》以劳动者的视角出发,通过“伐檀”这一具体动作,引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。诗中“有酒湑我,君子之樽”一句,暗示了贵族享受美酒,而劳动者却辛苦劳作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批判精神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。
整体而言,《伐檀》是一首富有现实意义的诗作,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,是《诗经》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