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奸巨滑历史典故】“老奸巨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狡猾、老练,善于耍手段、玩心眼,常带有贬义。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多用于批评人,但在古代却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成语释义
- 老奸:指年长而狡猾的人。
- 巨滑:指极其奸诈、滑头的人。
- 整体含义:形容一个人年纪大、经验丰富,但为人圆滑、诡计多端,常常利用权术或手段达到目的。
二、历史典故
典故名称 | 出处 | 故事内容 | 含义说明 |
曹操与杨修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 | 杨修是曹操的谋士,聪明过人,但因屡次泄露军机,被曹操以“乱军心”之名处死。杨修虽才智出众,但过于张扬,最终招致杀身之祸。 | 杨修虽有才,但不懂韬光养晦,被曹操视为“老奸巨滑”的典型人物之一。 |
司马懿 | 《三国演义》 | 司马懿在曹魏时期深藏不露,表面忠顺,实则暗中积蓄力量,最终篡夺了曹魏政权。 | 他以“老奸巨滑”著称,擅长权谋,最终成就霸业。 |
赵高 |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| 赵高是秦朝宦官,权倾一时,操控朝政,甚至逼死秦二世。 | 他以卑劣手段上位,堪称“老奸巨滑”的代表人物。 |
严嵩 | 《明史》 | 明代权臣严嵩,凭借阿谀奉承和权术上位,长期把持朝政,贪污腐败,最终被弹劾罢免。 | 他以“老奸巨滑”闻名,为官不正,终遭清算。 |
三、现代应用与启示
在现代社会,“老奸巨滑”更多用于形容那些善于钻营、不讲原则、只顾私利的人。它提醒人们:
- 不要过分依赖权术,应注重诚信与道德;
- 在职场或社会交往中,保持真诚与正直更为重要;
- 善于伪装的人可能短期内得利,但长远来看往往难以立足。
四、总结
“老奸巨滑”虽是贬义词,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与权谋文化的深层影响。从古至今,这类人物屡见不鲜,他们的行为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与警示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形容狡猾、老练、善于权术的人 |
典故来源 | 汉、三国、明等历史时期的人物故事 |
现代意义 | 提醒人们重视诚信与正直,避免权术陷阱 |
文化价值 | 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与人性的复杂面 |
通过了解“老奸巨滑”的历史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,也能从中汲取经验,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与处世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