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泰山记拼音版】《登泰山记》是清代文学家姚鼐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,记录了他登上泰山的经历和感受。文章语言简练、描写细腻,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与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以下是《登泰山记》的拼音版及。
一、原文拼音版(节选)
登泰山记
Tóng Tàishān Jì
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,穿泰山西北谷,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是月丁未,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。四十五里,道皆砌石为磴,其级七千有余。
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;其阴,济水东流。阴阳分界,山势雄伟。日观峰在泰山南麓,为观日出最佳处。余与子颍宿于山顶,天稍明,见日出如赤轮,光耀万丈,云海翻腾,气象万千。
二、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作者 | 姚鼐(清代文学家) |
文体 | 游记散文 |
时间 |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|
地点 | 泰山 |
主要人物 | 作者、知府朱孝纯子颍 |
登山路线 | 从京师出发,经齐河、长清,穿越泰山西北谷,至泰安 |
登山过程 | 道路陡峭,石阶众多,共七千余级 |
地理特征 | 泰山阳面为汶水西流,阴面为济水东流 |
观日地点 | 日观峰,为观日出最佳处 |
描写重点 | 山势雄伟、日出壮丽、云海翻腾、气象万千 |
情感表达 | 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,体现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|
三、文章特点
- 语言简洁:文中用词精准,无多余修饰,体现出文言文的凝练风格。
- 结构清晰:按时间顺序叙述登泰山的过程,层次分明。
- 意境深远:通过描绘日出时的景象,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。
- 思想深刻:不仅写景,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。
四、学习建议
- 阅读理解:建议结合注释和背景知识进行深入阅读,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。
- 朗读背诵:可朗读或背诵课文,增强对文言文语感的培养。
- 写作借鉴: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,用于自己的游记或写景类文章中。
结语
《登泰山记》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优秀散文,不仅展示了泰山的自然风光,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。通过学习这篇作品,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,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